close

 

我認識楊老師這一家人有五年了!他們夫妻兩都當學校老師,育有三個可愛的女兒。

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跟他們的互動就像家人一樣,很難想像平常交友略顯拘謹的我,一進他家就自然而然的像個大爺般,坐沒坐相的在他家撒起野來。

楊老師一家人住在宜蘭羅東,只要我跟女友一起到東部玩耍,在宜蘭過夜的那晚幾乎不是在他家落腳、不然就在他們在市區的一個小套房,有一次還住到他們親戚在礁溪的溫泉度假公寓,這讓我的旅遊預算省下許多。

不只如此,楊老師還常帶我到處遊山玩水,讓我享盡宜蘭美食,經常在離開羅東後,手上還提著他們硬塞給我的伴手禮(其實本來應該是我得帶給他們的,想不到每次都反過來)。甚至在我完成了研究所的學業後,他們還送我禮物以資慶賀(請見多久沒有請朋友來家裡坐坐了?友誼,「冷涼卡好」!)。

這天是8月16日,我趁著暑假將結束前,再一次厚顏無恥的跟女友去叨擾人家,來個宜蘭羅東一日遊。

一早,我們跳上8點45分的噶瑪蘭客運,到羅東時將近10點。楊老師很快的出現在車站,把我跟女友接到家中稍事休息。大約在11點多時,我們出門吃中餐。

雖然來過宜蘭很多次,楊老師也帶著我到處吃吃喝喝(真是辛苦他了!),但是讓我最回味的,還是為於羅東天津路的這家「菜根香」。

「菜根香」的料理很對我的胃口、價格也很實惠,可以讓我厚臉皮的點一桌菜而不會有太深的罪惡感。尤其是他們家的小菜,選擇豐富、風味絕佳,對於想一次吃很多料理的人來說,可滿足口慾又不傷荷包。

其中最最讓我垂涎的,就是他們的宜蘭傳統美食,每次我去必點「芋泥」。平常就愛吃芋頭的我,嚐盡各樣芋頭料理,但芋泥卻讓我驚為天人。

首先,「芋泥」不是冰涼的甜品,它是溫熱的。作法是把芋頭搗碎,將之蒸熟後淋上特製的甜醬汁,這醬汁中還有桂圓、蓮子等配料,並且灑上花生粉,最後加點香菜提味。

是不是很難想像吃起來是什麼感覺呢?我直接告訴你,不管之前吃得多飽,這道芋泥我一定會嗑它個最少三碗,回味無窮、魅力難擋啊!

此外,這次我又嚐到另一個料理,這是我之前沒吃過的-西魯肉。

西魯肉就是宜蘭傳統的大鍋菜,裡面有大白菜、紅蘿蔔、肉羹、蝦皮、蟹條、木耳…等一堆「澎派」好料,上面還灑上酥脆、經過油炸的蛋酥,每樣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,吃起來口味層次分明、很有滿足感,相當好吃!

附帶一提,「菜根香」不止料理好吃,其店內裝潢也很用心,頗有古風,是羅東很值得推薦的餐廳。

用過中餐後,我們一行人前往「宜農農場」。

楊老師告訴我,宜蘭有很多規模不大、但各具特色的小農場,開放遊客參觀遊憩,平常閒暇時去走走,很適合一家老小同樂。

在我的鹹豬手從各種動物身上得到滿足後,我們一行人前往下一個目的地-金車的威士忌酒廠。

我們一行人先到會議中心喘口氣,吹吹冷氣(這時日正當中、實在很熱),聽取金車安排的15分鐘簡報影片,影片內容別問我,因為我那15分鐘睡得有夠香甜。

接著我們開始參觀酒廠,並且開始品酒。

台灣因為氣候因素,威士忌的熟成速度較快,所以不像國外要等上好幾年才能喝。但酒這方面我不在行,所以我也不知道如此生產的威士忌是優是劣,我就談自己試喝的感覺吧!以我味覺能力的極限來說,酒所散發的麥香濃而不燻,入口後苦辣味算是溫和,汁液入喉不嗆(俗稱「很順」),口中過段時間還略有回甘的香甜感。

品完酒後,我們一行人逛了逛金車的展售場,楊老師作勢要送我一罐單一純麥威士忌,怪怪隆冬!要2000多大洋!我連忙說:「我都喝啤酒!這麼高級的酒送我是浪費啊!」我心中暗想,還好他不知道我冬天喝威士忌,不然又要塞一瓶給我了!(這不知道是訓練我的臉皮還是增加我的罪惡感?)

在酒廠中還設有金車的相關企業-伯朗咖啡,這兒有一個我見過最大的咖啡館,我們找了個位置,點了飲料,休息一下。

歇息夠了,我們出發往下一個目的地-雙連埤。

這裡原本有一個國小,只有三個學生,後來想辦法把學生移到其他學校就讀,原本的教室就成了生態教室。

這裡的地形像是一個小山谷,谷底有兩個相連的灌溉池,所以這兒就叫做「雙連埤」。我們一下車後,就聞到撲鼻而來的特殊香氣,定睛一看,原來是蔥的香味。

不止如此,當我們開車環繞水池時,山谷在水上的倒影與天空和山巒的構圖,簡直像是一幅畫、美不勝收。

離開了雙連埤,趁著晚餐前還有些時間,我們造訪了位於員山的「勝洋水草」。這裡算是台灣最早培育「球藻」的地方,不止如此,原本是美國太空總署所研究的獨立生態圈-「生態球」,也就是一個密閉的玻璃球中,有水、藻類與蝦子,只需要光照就可以讓內部自成獨立的生態循環,他們居然也在一段時間後,自行設計成功。

原本進口售價數千元的生態球,在這兒幾百元就買得到了,有時候真的很佩服台灣人的實驗精神。

晚餐我們則就近在「八甲魚場」用餐,大啖香魚與鱘龍魚料理,由於食材都是餐廳養殖現撈現做的,所以很新鮮,在料理的功夫上也頗具水準。

吃完晚餐後,由於楊老師的父母住在員山,所以我們順道轉去楊老師的老家。

兩個老人家看到我跟女友後,很開心也很熱情的招待我們吃水果,問我們從哪裡來的?跟我們話家常。說著說著就談到我自己會下廚,這下不得了了!老人家開始搬出一堆自己種的農產品要我帶回去,有百香果、蔥、韭菜花、辣椒…最後甚至拿出蝦子要我帶回去(那蝦子的大小與品質,市價一斤應該要250元左右)。

在盛情難卻下,我帶了蔥、韭菜花、辣椒回家,結果這次,還是厚臉皮的帶了「伴手禮」回家。雖然亂不好意思的,但心頭卻是暖暖的。

我該怎麼形容我跟楊老師一家的友誼呢?

在我離開羅東前,楊老師對我說:「你回去後派給你一個作業,就是寫一篇今天的遊記。」果然是老師!職業真的會養成慣性。不過,就算楊老師沒這麼要求,我也會寫的,其實他也知道這點,他巧妙要我做這件事以化解我總是佔他便宜的愧疚感。

然而,這樣的交流讓我體會到,真正的友誼是「平衡但未必對稱」的,就像中文的文字之美。

當我們在寫中文時,以「楊」為例子吧!左右兩邊如果一定要求對稱,這個字寫來一定不好看,總是左邊的「木」小一點、右半邊大一些,而且整體看來四平八穩、不歪不斜,這樣才能展現文字之美。

友誼也是,如果別人請你一頓1000元的中菜,而下回你一定得回請一客1000元的西餐,這不是很奇怪嗎?這不像友誼,比較像是「公平交易」。

兩個人交朋友,本來各自的條件能力、背景權力、甚或年齡實力,都有所不同,更重要的是,每個人從友誼想獲得的滿足都是不一樣的。有人想從友誼中實現照顧者的角色,有人則多半是扮演著接受者,甚至同一個人,面對不同的人時,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。

所以「不對稱」是必然的現象,硬是求其「對稱」,反而會造成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誤解。

但是,友誼中的「平衡」是什麼呢?

一個是「從對方的出發點設想」。有人說:「如果一個人喜歡你,其實是喜歡你眼中的他。」或許你不習慣成為一個受人恩惠的人,你覺得自己受不起、也還不了。但你可曾想過?給予的人所需要的滿足感,正是建立在你的接受上,並且不要你「還」,至少跟你想像中的「還」是不一樣的。

因為你接受他的給予,而變得更好或更快樂,所散發出的結果與感動,才是給予者真正想要的,也才是真正「還」了他們的人情,就像楊老師的招待,讓我有靈感寫這篇文章一樣。

另一個關鍵就是「不理所當然」。無論你習慣於給予還是接受,一旦你開始理所當然,這就是扼殺友誼的增長。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,每個人的角色位置都會改變,如同今日倘若是楊老師來龍潭玩,鐵定是我做東到底一樣。就算短期之內角色位置不會變化,「理所當然」的態度也會讓給予的人感到吃虧與不值,接收的人則令人嫌惡與唾棄。

所以,該有的禮貌一樣不能少,該做的致謝一點不能缺!

友誼就是這樣,有來有往,只是來往之間,不一定是同樣的東西在交流、或是同樣的基準在衡量。如果一定要堅持「對稱」,你怎麼可能會有「忘年之交」?或者是「三教九流」的朋友呢?

友誼的本質是美,美可以讓生活更有滋味,而這滋味在於,用心去體會「平衡但未必對稱」的和諧關係喔!

想看其他照片請按此:http://forbooks.pixnet.net/album/set/14587142

 

如果我的文章給你啟發與幫助,別吝嗇按下「推薦」,也害羞留下你的迴響喔!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