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070116.JPG

20097月到10月下旬,我正學習著如何當一個「作家」!

原本以為「會寫」就足以支持這項工作的前進,後來我漸漸體認到,「會寫」只是作家的基本能力,除此之外,需要更多的條件配合。

首先是態度的問題。雖然把作家當成「工作」,好像不符合創意展現的特性,「工作」似乎少了許多熱情、卻多了很多負擔。

但是,經過這四個多月的親身體會,我發現如果做不到「工作」的基本要求,就算創作成果一時之間光芒萬丈,卻也注定了曇花一現的結局。

這其中的關鍵在於:「作家」是終身的職志?還是一時的興趣?

如果是這輩子的使命召喚,那麼就要有個心理準備,最浪漫感人的作品背後,是由理性的自我要求與不妥協的紀律所構築而成的。

「工作」代表什麼呢?代表著無論自己心情如何,只要一進辦公室,就得進行自己的業務、並如期完成。

作家的工作就是寫作,「沒有酗酒的作家,只有因為沒有寫作而跑去喝酒的人」這是我聽過很傳神的一句話。如果「工作」的想法會妨礙「創意」的展現,難道酗酒或混日子就能夠將之與「醞釀創意」劃上等號嗎?

在我還找不到更適合的概念前,還是寧可用「工作」的態度自我要求,而文字產出,就是具體的工作成果。

因此,我開始嚴謹的自我要求每日書寫的進度。

可是這會產生「為了寫而寫」的風險,久而久之,寫作成了「湊字數」的行為,還無端的以很有效率的方式生產一堆垃圾文字。這些連自己都不想讀第二遍的東西,何苦用來傷害讀者的視力呢?

所以這是平衡「工作」與「創意」的學問,更是讓創意呈現能夠穩定產出的功夫。

為了自我操練,我決定把自己每天看到、聽到、想到、感受到、或被「電」到的事件、情境或思緒記錄下來,目的是刺激自己進行更深刻、更另類或更多元的思考,以保持心靈的「新鮮感」。

這些或許是用一小篇短文、一張照片、一小段敘述、一小則好書的節錄文字…,總之就是以「輕薄短小」的方式呈現,其中可能只是提出一個沒有定論的想法或是一個可以再深思的提問。

我把它們整理為「每日一覺」。

「覺」的古字為「覐」(引自《康熙字典》),由「見」與「爻」所組成。「爻」是指組成《易經》中卦象的符號,用以記錄自然現象的變化。也就是說,「覐」的意思是要我們「看到現象」。

另外,在《說文》中,「覺」與「悟」是互為解釋的,也有「無所覺之謂迷,有所覺之謂悟。(《康熙字典》引〈困知記〉)」的說法。然而,「悟」是由「心」與「吾」所組成,因而「悟」有「回到自心」的意思。若將「覺悟」合起來理解,就有「看到現象後,回到自心體會」的意思。

我希望藉著分享自己每天看到的「現象」與所得的「體會」,也能讓你有所啟發。

 

每日一覺」會在每天早上九點前呈獻給大家,除非當天我無法使用電腦…(當然,我會盡可能「事前」跟大家做請假預告)

 

活水部落內容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