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小說的樂趣之一,就是在虛構故事中看見真實的世界,不管是忠孝節義還是光怪陸離,總能在正面的情節中得到力量、負面的橋段中得到警惕,並且在作家巧妙的諷刺酸味兒中明白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。

還有另外一個樂趣,就是在故事中找到身旁左右所有人的典型,讓人可以沒有風險的自由投射、或是任意對號入座。當然,只要我們願意,有極大的可能我們會看到自己。

高高的樹上》是在中國人稱「親民學者」易中天先生的首部小說創作,書本封面大剌剌的躺著以下文字:

什麼叫學術?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,把明白的事情說不明白?什麼叫知識份子?就是表裡不一,心裡想卻不敢做?

如果說《官場現行記》是諷刺為官者嘴臉的經典,那麼《高高的樹上》可說是批判學術界裝腔作勢的代表之作。

故事從一個高不成低不就,想要延續自己的學術生命,在友人的指點迷津下,進而投靠「高興學」陣營的冬烘先生-高大興-所開始的。

透過高大興的眼睛與經歷,讀者可以一窺學術是如何將「高興」-這種簡單明白又貼近生活的感受,「加工」成一項項道貌岸然的學術堡壘。像是吃東西讓人高興,就來搞個「高興生理學」;有生理的就有心理的,所以有「高興心理學」;不同文化會因不同的事情高興,故而「高興文化學」或「比較高興學」…林林總總的歸在「高興學原理」之下,真令人嘆為觀止!

所以囉!只要有本事,把自己手上的研究跟「高興」扯上邊,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分門立派,當個學術小山大王。

當然,聰明又富野心的人也可以搞得更大,跟「高興學」的主流對著幹,弄個「反高興學」或「超高興學」。怕不成功便成仁?或是想出頭又想以和為貴的當好人?沒問題!可以發展「後高興學」,實為明修棧道、暗渡陳倉之一大妙計也。

弄到最後,有誰還會記得那無須說明,人人都經驗過的純粹「高興」是什麼?或是在乎每個主觀存在的人究竟「高不高興」?

任何名目,都只是為了構築自己虛幻的權力慾望堡壘罷了。

故事最後,高興學的開山始祖因為學會的諸多醜聞(性醜聞、研究論文抄襲、賣假藥…)爆發,加上學會內部的權力鬥爭,承受不住內外夾擊的壓力,氣急攻心的一命嗚呼。當然,「高興學」則岌岌可危,免不了樹倒猢猻散的命運。

「高興學」這個學術泡泡,就這麼啪的一聲破了!

我從高大興身上看見某個部分的自己。人經常是不滿於現狀的,這是股力量,可以帶人朝向進步、也可能領人邁入毀滅與瘋狂。不滿現狀的心情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追尋的方向。

我想起了一則寓言故事:有個成功的商人在海邊遇上了一位漁夫,開始發揮商人的專長,教漁夫有計畫的累積財富,像是加長捕魚的時間、換大船、買更多的船、建立並擴充企業…,提出了一個十五到二十年的計畫。

漁夫聽完,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:「如果我像你說的,賺到這麼多錢,之後我要做什麼?」商人眼睛發亮的說:「你就可以退休啦!你可以搬到一個小漁村,每天隨性的捕魚,有很多時間陪老婆小孩,或是跟朋友鬼混…」

「我現在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?」漁夫沒好氣的回答。

當我們汲汲營營的向外尋求,很容易陷入瘋狂之中,就像高大興對於高興學的荒謬絲毫未覺,甚至還將之合理化一樣。這像不像被連續詐騙肥羊的心情?

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,看看自己所追尋的權錢名利,再看看周遭的世界,我們不難發現,這不僅是瘋狂、而是集體的瘋狂。我們說服自己只要擁有更多,人生就一定會更幸福,卻從來不花心思在弄清楚,什麼是自己內心深處所渴求的人生。

我們不僅欺騙自己、也在欺騙別人,因為我們通常也歌頌著權錢名利的至高真理。我們同時是詐騙集團的肥羊、從犯與主謀。

閱讀故事很容易讓我們從中看見人物角色的執迷,但別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刻,就把那糊塗蟲留在書頁裡,我們得把他拉到自己身上,對照一下,我們是不是也為了獲得短暫的物質慾望,而身陷荒謬的遊戲中不可自拔?

幸好有易中天先生這隻鋒利的筆,切開冠冕堂皇的虛偽,讓裝模作樣的人都像在耍猴戲一般,把我們文化中許多爭名奪利的潛規則攤在陽光下,他在書中說:

他們扯得有名目,是有名目的扯淡…因為在中國(世界上也一樣),實際幹什麼並不重要,要緊的是要有個名目,有個說法。(頁149)

我從《高高的樹上》望去,看見向外尋覓的人生,結果總是一場空。我還看見了在無可迴避的物質世界中,有什麼樣的人與潛規則。

追求靈性並不是一昧的離世棄俗,如此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。真正的靈性生活是明白物質世界的運作方式,笑看一切荒誕的潛規則,而超越這些潛規則。這是一種入世又出世的悠然自得。

故事一開頭的這段話:

高高的樹上結檳榔,誰先爬上誰先嘗

或許有了另一種詮釋與理解。
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