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同步刊載於《双河灣》33期(2010.七/八月號,【獨家書評】),敬請大家批評指教!

每個家庭都有一些共同的記憶,這些線索容納了家庭成員的集體經驗,卻又有著因人而異的主觀詮釋。在看似相異的理解與情緒中,緊緊的扣著每個人,無論離家多遠,這就像一條令人矛盾的鎖鍊,有時讓人用盡心機的想要掙脫,有時卻捨不得就此解開。

橫山家之味》所說的,正是關於這條鎖鍊的故事。

故事說著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子,為了弔念他英年早逝的大哥,不太情願的踏上返家的路途,帶著父母打心裡不太接受的妻子與小孩(因為是帶著拖油瓶的再婚女子),度過難熬的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一切。

已逝的大哥聰明靈巧、成績優秀,並且繼承了醫生父親的衣缽,幾乎可說是個沒得挑剔的好青年。可是對於主角來說,大哥無可挑剔的這點,成了對大哥唯一的挑剔。因為在成長過程中,他一直活在「某人弟弟」的陰影裡,無奈又可悲的被比較著。

在大哥因意外而過世後,雖然他在家族中只剩下記憶的存在,但壓迫感卻更變本加厲的施加在主角身上,特別當他邁入中年、工作不順、甚至連張汽車駕照都沒有…。

更難熬的,他要面對那失望的老父親-對大哥的死失望、對主角的一切更失望。

家人間的共同記憶,有時就像鬼魂一樣,對某些人來說是令人安慰的存在(例如主角的父母親),對另一些人來說(就是主角囉!),卻是揮之不去的怨靈。放不下已逝的,令這一家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,在每年的忌日中重複著相同的劇碼,源自親情的聯繫諷刺的把每個人愈推愈遠,直到時間帶走了更多,人才會漸漸得到些許的明白。

「人生,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。」這是主角在失去父親與母親後,回顧「這一天」時的想法。

我想主角的如此感慨,不只表達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情,更是對於父母始終沒有掙脫回憶枷鎖的悲嘆。

作者是枝裕和用他細膩的筆,透過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描寫,在平實的鋪排下,讓讀者在其文字中看見自己與家人,還有我們如何因為過去種種而形塑出今日的執著。

橫山家之味》溫柔輕緩的告訴讀者,放下記憶的制約,我們才能真正的去愛-愛「此時此刻」的家人,而不是愛自己心中的期望。

你是否有著想家又害怕回家的心情呢?從《橫山家之味》之中,或許可以幫助你看清那條「鎖鍊」,而且肯定「來得及」! 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