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一週的開始,我為自己規劃了整週的待辦事項與執行重點,有些是例行的、有些則是具有些挑戰性的。

 當事情層層疊疊的記在記事本上時,有期待、更有壓力!尤其是些你無法掌控的事情。

 我能掌控寫作,但我不能掌控別人喜不喜歡我的作品;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,可是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讓我發揮。於是,交雜著恐懼與不安,星期一像個災難,時間被施了魔法,過的好快,我啥事也沒幹!

 要從哪一件事情開始呢?我把整週的計畫攤在眼前時,自己所學過的時間管理與效率原則全都拋諸腦後,我試圖冷靜下來。好!現在我把事情分類一下:急迫的…、重要的…。

 哈!沒用!我的規劃絲毫無法幫助我的行動!怎麼了?發生什麼事情了?

 智識學習的侷限性就在這裡,它的“有效期限”很短。人的主觀知覺分成認知、情緒與行為三個部分,有時候單方面的刺激的確可以促使我們進步,例如我們學習新觀念、受到激勵或是技巧的提升,可是當情況觸及我們生命的一些核心議題時,這些學習能幫助的就很有限了!

 這些核心的議題包含了我們的過去經驗、潛意識與信念系統的總合,它全面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

 經過悲慘的星期一後,我發現是競爭性思維在影響著我。從我的原生家庭與工作經驗中,我潛意識的接受“資源有限”的這個觀念,所以我必須要動作快、要抓住許多東西,我才能獲得財富、認同、肯定與愛。

 我們的媒體也這麼推波助瀾,數不盡的排名、比較,連名人的緋聞對象也要來個超級比一比。的確,競爭會帶來進步,但我們要的是創造性的進步?還是用擊敗他人來證明高人一等?

 於是我們不自覺的自我壓迫,我們開始為自己安排許多任務、我們開始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情,許多書籍也大力的宣揚這樣的觀念與方法,推動我們前進的,變成了恐懼。我們害怕不如人、我們害怕失去自己的位置。

 因此,我們斷了與萬有之源的聯繫。

 我們企圖創造一切,我們忘記了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前,早有無形的力量在化育萬物。當我企圖讓自己無所不能時,我變成了無能。

 其實,我能掌握的只有當下,我能控制的只有眼前要做的事情。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未來,卻低估了當下的累積。

 恐懼產生競爭性思維,而競爭性思維使我失去競爭力。

 現代人一打開電腦,收信、瀏覽網頁、看新聞、處理公事、文書、確認行事曆、打開即時通或MSN,然後同時接電話、回覆別人訊息、還要注意Skype,腦袋想著下一個會議,手上整理報表資料,一天過完,回想自己做了些什麼?有什麼事情在下班後值得回味的?或深感驕傲的?

 難怪現代人會空虛,因為每天過著毫無成就感的日子。

 或許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,但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,將它發展成自己的獨特優勢。當你有了自己的優勢時,你會發現環境會配合你,因為配合你會產生極大的效益。這個過程中你沒有跟任何人競爭,你只有面對你的當下。

 星期二早上,我把網路線拔掉,打開電腦,直接開始自己的寫作。會不會有人要找我?會不會有mail要回?放心!如果是十萬火集的事情,早就打電話給我了!

 放心,一切自由其安排!關鍵不在能做多少事,關鍵在能做多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