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教會活動對母親來說,是她老年生活的重心之一。從主日崇拜、婦女詩班、禱告會到讀經團體,相較於父親還在時,我覺得母親現在的生活更為充實,為人子女的我為此感到放心不少。

母親很愛唱歌,天生有副高八度音的嗓子,所以唱詩班對她來說可謂是如魚得水。只是母親的學歷不高(國小畢業),參與讀經團體需要在眾人前朗讀或背誦經文,遇上一些比較少用的字詞就顯得有些吃力,在面子的考量下,每次我回家探望母親都得充當國文老師。

母親會把她不認識或不會唸的字用張白紙寫下來,我就負責在旁邊寫上該字的注音符號,這算是一種特殊的親子情感交流吧!

所謂「活到老學到老」,原本看母親這樣也挺為她高興,但是在某次我們間的談話中,我卻感受到她的壓力與恐懼,而非學習的充實與滿足。

「其實有時後我不想去讀經班,可是師母一直約,不去又不好意思…」母親說。

「為什麼?跟大家一起讀經很好啊!」我不解的表示。

「你不知道啦!我書讀得不多,要在大家面前讀經會怕,尤其碰到不認識的字時,都覺得好丟臉…而且有時後還要背經文,年紀大記憶力不好,經常覺得壓力很大…」母親皺著眉頭說。

「…」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

鼓勵她參加參加又不忍她倍感壓力,勸她不去又讓她很掙扎、而且還有失去生活重心(至少是每週一下午的重心)的風險。

信仰不是應該為快樂與盼望的連結嗎?怎麼好像成了痛苦與壓力的制約了?到底要一個老人家背經文有何意義呢?這些問號在我心中浮出,然後淡去。

過些時日後,我去理髮,在與洗頭弟弟的談話中,又讓我想起了這些問題。

我去理髮時一定會帶本書去看,不知道是這個小朋友真的對我很有興趣,還是他們公司規定一定要跟客人聊天?總之,他開口了,並且先從我在看的書聊起。

「先生,你在看什麼書啊?」

「這本喔?這本是《心靈寫作》…」我邊說邊把書轉了轉,讓他看見封面,「這本書告訴讀者一些關於書寫的觀念,尤其提出自由書寫是一個讓我們面對真實自我的途徑,可以幫助我們心靈的成長與提升…」我接著說,一副「自嗨」的模樣。

「你好厲害喔…我都不喜歡閱讀…」或許這只是句客套話,但我卻很認真的跟他討論「閱讀」這件事(我事後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認真過頭了…)。

「你不喜歡閱讀?」剛好那段時間才講完一場關於閱讀如何幫助個人成長的演講,相關的內容還很「新鮮」的放在腦袋中,於是我自顧自的說了起來:「其實很多人認為自己不喜歡閱讀,是被學校的制式教育破壞了閱讀的樂趣…不然我們想想小時候,讀圖畫書、童書、故事書時,是多麼的快樂!進了學校後,因為功課的壓力與要求,閱讀漸漸的從一件有趣的事情變成痛苦與壓力的來源…」

我頓了頓,才想到別人會不會沒興趣聽我高談闊論?還得面帶微笑(苦笑?)的聽我說教!我望向他,還好!那表情應該是有興趣的吧!

他主動跟我提出,因為工作需要、也是自己的興趣,最常閱讀關於美髮資訊與技術的書。很好!算是有個話題點當作施力處!

於是我建議他除了美髮資訊與技術之外,也可以找一些關於美容美髮的「歷史」書籍來看,我告訴他:「美髮技術會隨著時代而變化,真正的大師,都是引領潮流與技術的創新者、而非跟隨者…然而任何創新能夠感動人群,並且帶來深遠的影響,絕對不是膚淺的譁眾取寵,而是對於『美』有深刻的認識,這種認識除了技術之外,更需要有深刻的體會與觀察…能夠領導未來的人,通常是對過去的演變脈絡有深刻認識的人!」

其實任何事物都不是在真空中產生的,都有其演變的歷史。從歷史中我們可以了解「美容」、「美髮」或「化妝」…乃至於各種事物,它們在人類歷史中的功用與意義,這些影響融入了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,然而「感動」這回事兒,正是觸及或呼應了我們的共同記憶中,那說不清楚的背景、或是講不明白的悸動。

「這樣聽起來,如果讀一些美容美髮怎麼演變的歷史,或是一些大師們的傳記,好像比較有趣喔!」這個洗頭弟弟面帶笑容的說。

我不喜歡閱讀」的宣稱,往往其背後是跟學校裡的痛苦經驗自動連結的,以致於當我們離開校園後,自動的把所有的書籍貼上一張嫌惡的標籤,而損失了一個探索世界最便宜也最方便的管道。

就連我母親這樣的老人家,也無法倖免於這樣的戕害!

其實,閱讀本來就是從樂趣出發,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從樂趣來延伸!

如同隨著成長發育,我們從原本喝奶水到吃流質食物、然後試著吃固體食品,到了一定的階段後,我們甚至為了健康,還會主動吃一些口感上較為粗糙的東西(像是糙米飯)。

閱讀很適合以咀嚼能力的發展做為譬喻,圖畫書比較像是奶水,有些簡單的字詞的童書則是流質食物,除了字詞外,貫串著易懂情節的故事書,則趨近於軟米飯了。帶著邏輯辯證或是深刻的情感體會,或是需要我們反思、刺激我們進一步的尋找資料或是親身實踐的書,則像是比較健康、也比較需要「咀嚼」的食物。

需要細細「咀嚼」的書,《讀書力》一書中形容為「帶點神經緊張的閱讀」,是一種健康的刺激、也是閱讀能力得到培養的指標。

只是,學校給多數人的經驗,並非「帶點精神緊張的閱讀」,而是「讓人精神崩潰的閱讀」!

因為罔顧了興趣的引導啟發,更別提考量適才適性的個別差異。當然,如此批判不盡然公平,在有限的資源下,一個老師要照顧這麼多學生,有時後為了班級經營與管理、平衡學生興趣與家長對分數成績的期許,齊頭式的要求似乎是必然之惡、也是必要之惡。

只是多數人當脫離了學生身份後,卻無法甩脫關於閱讀的負面連結,以致於終其一生最多只看看雜誌、或是工作上不得不看的專業書籍,於是「咀嚼」功能自動退化(或是從來沒得到良好進化過?),心智功能理所當然無法與時俱進。

我覺得《品書‧書品》中的這段話,道盡了我們的閱讀迷思,也鼓勵我們從閱讀中得到自己:「不必下定決心像別人一樣飽覽群籍,而是要以自己的目標為目標,別人的書單不可能拿來照單全收,只有你認為是好書的書,才能觸動你的心靈並進一步發酵。沒有人能告訴該讀什麼書,就像沒有人能代你決定人生方向一樣。(頁27

然而,從我自己的體驗中,閱讀歷史可以讓我鑒往知來,而且隨著社會的多元開放,同樣的人物事件也會有不同的批判觀點,讓我對於許多事物的認識從教科書式的「平面」條目,轉而成為具有時間縱深與空間相對面向的「立體」多元認識。

如此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易盲從,或是以絕對的價值觀看待事物,心中可以容納許多矛盾複雜的觀點,在自己需要時,適時適所的提取運用。

值得提醒的,人類歷史中許多歧視與偏見、戰爭與屠殺,正是信奉單一絕對價值的惡果。

所以,如果一定得提出些什麼具體的建議?我想就從你的興趣事物歷史開始吧!不管是時尚的歷史(我導讀過《奢迷》,正是此類書籍)、漫畫的歷史、遊戲的歷史…或是它們的延伸(例如《火影忍者》有「查克拉」一詞,在許多東方修行傳統中有特別的意思喔!)。

在抽絲剝繭的層層探索下,相信閱讀一定能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豐富!

按此回活水部落首頁

◎凱宇的生活快遞:

能幫愛人做飯,是幸福;而自己的午餐被愛人偷吃,是奢華的幸福…
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orbooks 的頭像
    forbooks

    活水部落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