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縣史館(一)~大樹底下的閱讀空間大樹底下的閱讀空間 文:樂姬 走進縣史館,一股沁涼感便迎面襲來,卻又不像冷氣空調那般的造作,讓人甚感寒意,而是一種淡淡的清新伴隨著人文的氣息,配上超斯文代理館長的導覽,整個Fu都對了!
館長說,其實縣史館這塊空地,原先是規劃成一座觀賞用的小丘,做為眺望大霸尖山的觀景台,但因為地處於過去蘭陽溪的河床上,所以地質較為鬆軟,無法承重,才改建為縣史館。 後來的建築師沿用原先的造型,將土堆的中間挖空,形成一個地窖,再巧妙地運用建築力學,支撐住拱型的天花板,外層則利用泥土覆蓋上去,這使得現在的縣史館從遠處看,彷彿是一座小山坡,坡上還有好幾棵樹木生長,一點都沒有傳統建築的堅硬感,反而多了線條的柔和感,低調到讓人很容易錯過它。
館長還提到,或許是因為外層土壤的影響,館內溫度終年變化幅度不大,可謂是「冬暖夏涼」。 此外,細心的設計師還考量到,縣史館的地下室會作為圖書館之用,為讓減少來訪者閱讀時的壓迫感,他還在天花板上,特別預留了一塊空間,以強化玻璃做為建材,讓陽光可以輕易的灑落進來,配上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柱子,營造一種「在大樹底下閱讀」的氣氛。
更讓人驚訝的是,館內書桌的形狀並不是傳統的方形,而是修飾過的三角形,館長解釋說,這是考量到一般人在公共空間閱讀時,為了避免尷尬,挑選坐位會儘量減少面對面的機會,造成空間的浪費。 於是體貼的設計師特別把書桌規畫成三角形,利用空間的安排,除去了緊張感;同時讓需要討論的人,更方便對話。 這就是好的設計,不需要華麗的裝飾,只要多用一點點心,無形間就能讓人輕鬆下來。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不也如此嗎?有時候真正的關懷與體貼,差別在於你有多重視對方的需求和感受,並懂得預留一點呼吸的空間給彼此,如何保持微妙的平衡,就需要當事人細細的琢磨囉!太黏膩的互動,會讓人喘不過氣;但太疏離的距離,就感到冷漠了! 有空時,不妨花一點時間參觀一下縣史館,親自感受這裡的體貼入微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- Mar 19 Mon 2012 13:42
[宜蘭旅遊玩家]宜蘭縣史館(一)~大樹底下的閱讀空間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