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校教書時,任何一門科目都是從第一課教起,學生也是從一年級開始,毫無例外。

第一課,通常是這個科目的導論,點出本科的核心觀念,並且從最基礎、最簡單的部分引導學生,而之後的章節便是這些基礎的衍生與應用了。

這是我們很熟悉的學習經驗,隨著學習時間的累積,我們拾級而上,學校經驗如此,進入社會後亦相去不遠。

我們在工作上變得更有效率,我們的職位也愈來愈高,如果沒有特別的機會回首來時路,還真是無法想像初出茅廬的生嫩呢!

通常也在看了一段現實的流變,體驗了些許人情冷暖,並且在理想與現實掙扎過後,對於生命意義才會開始思考一些更本質的問題。

「我是誰?」、「除了工作賺錢,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?」、「我所努力的一切有何意義?若放下這些,接下來的人生該何去何從?」當這些問題在心中的某個角落騷動時,許多人開始關心靈性的問題。

有人曾諷刺的把現代社會中,靈性「產業化」的現象以「靈性超市」為譬喻。對於有「靈性需求」的人來說,「靈性超市」提供了各種產品,從最具歷史性的傳統宗教到現代靈性導師,除了各宗各派的理論外,還提供各式各樣的「產品」任君挑選。有書籍、音樂、影片、課程…與令人眼花撩亂的「修行輔助用品」。當然,別忘了還有很多不斷「上市」的新產品喔!

「靈性超市」的消費者,悠遊其中、好不快樂!這些消費者不斷的尋找與嘗試「更有效」、「更屬靈」、「更快速」的方法,很快的,這些人紛紛成了「靈性遊民」。

他們活在一個特殊的時空中,這裡到達圓滿與開悟仍遙遙無期,卻又退不回無知於靈性的地方,所以他們只好又回到超市中,當個追逐「新產品」的超級粉絲。

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怪異的現象?或許可以從「第一課」的觀念說起。

以學數學來說吧!加減乘除是基礎,背誦九九乘法更是必經的過程,所有再進階的數學都是以此為根基,我們最新鮮的腦袋(你讀小學時的腦袋應該是最新鮮的吧!)以好幾年的時間,經過不斷的練習,使這些基礎知識成了我們的潛意識,讓我們可以幾乎反射式的運用這些運算能力。

很多心智上的表現,包括工作能力,都有這個打基礎的過程,我稱之為「回到第一課(或一年級)」。

在不斷「回到第一課」下,使加減乘除或寫出一份公文等心智運作成為可以不假思索、無須費力的表現。

心智學習是如此,我想靈性成長亦有所略同。

每個不同的靈性途徑都有其「第一課」,可能是要你「放下執著」、「信望愛」或是「活在當下」,而該法門的「一年級」可能是教我們禪修的方法、靜坐冥想、禱告、靜心觀照、保持覺察…,這些最基礎的方法與觀念,都必須成為我們的潛意識,並且反射式的實踐在生活中,我們的靈性旅程才有邁向下一站的機會。

可是我們經常是沒耐性的!我們急切的想一路到底,我們自以為「懂」了這些教導,當發現自己靈性仍在原地踏步時,我們認為這是該法門的問題,所以解決之道就是換一個途徑。

為什麼人很容易的自以為「懂」呢?因為我們通常是透過語言與文字接觸到靈性教導,而語言文字只是心智的傳遞工具,沒有深切的實踐體驗,它們永遠不可能成為靈性的養分。

所以,當我們讀懂文字時,便以為自己通過了靈性第一課的學習,事實上此刻我們可能根本未曾落實於生活,更別說成為我們反射式的表現了。

況且,「懂」的觀念是用來表達「心智(或知識)」的理解,於靈性上,根本沒有「懂不懂」的問題,只有我們是否「在」或「是」。

「在與是」是無所不在的實踐,不用刻意表現卻也絕不偏離,這是無數次修習「第一課」的結果。

所以,如果我們再次陷入困擾,心靈怎麼樣就是無法平靜與安住,我們應該回到「第一課」的教導,以宛如第一次嘗試的心情,並且用警醒的心去實踐與體會,直到「第一課」進入我們的潛意識,成為我們反射式的行動。

時常從頭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好,覺醒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,能夠透過「第一課」的提醒使我們不忘初衷,免得哪天才赫然發現,自己的生命怎麼會成了一個古怪突兀的模樣?

另外,也不用太擔心靈性旅程會一直停在「第一課」。想想你現在不用每天背九九乘法,一樣會算數吧!

你可能會有一天「發現」自己早已超越了最初的階段,但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,這是不能用心智上的目標設定-我在何時要完成「第一課」-如此的宣示,這樣只會養成虛妄的自大感或無謂的挫敗情緒。

我們可能是透過認識「第一課」來開始靈性的道路。然而,不斷「實踐第一課」才是真正的走在這偉大的旅程上。

回來上「第一課」吧!回到那最初的心!

 

後記:

對於沒有特定信仰的朋友來說,我推薦奧修師父的《靜心觀照》,其內容可作為心靈修持「第一課」的參考。

靜心觀照》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保持「覺知」的指導手冊,書中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:

靜心是基於一種簡單的了解:與其要跟黑暗抗爭-那是不可能的,倒不如將燈打開;與其要跟自己抗爭,試圖改善自己,或試圖做到別人所認為的我們應該怎麼樣,倒不如開始只是就我們的現狀來接受自己。(《靜心觀照》,頁17

這本書為擺盪在過度放逸與自我罪責間的扭曲世界,提供了一個人人可為的超越途徑與思維。書中不僅提供了動靜不同的儀式,也給了讀者跳脫這些特定行為,在生活中即可實踐的方法,值得大家親身體驗。

另外,我還想推薦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。

從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之中,我發現跑步對於村上先生的意義,就是讓他回到創作源頭的「第一課」:

我一面跑,只是跑著。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。反過來說,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。在那樣的空白中,每每也會自然潛進一些思緒,這是當然的。(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,頁27

三十三歲…在那樣的年紀,我展開一個跑者的生活,雖然起步算遲,但也站上了身為一個小說家的真正出發點。(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,頁59

雖然本書只是他從2005年夏天到2006年秋天間,所累積的隨筆散文,但無論在閱讀樂趣還是啟發性上,都相當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!

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的最後,村上先生這麼說:「以我來說,如果可能,我希望透過本書,盡量找出那種對我自己來說像是基準般的東西。(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》,頁200

我想我的發現並沒有錯!

祝福你也能找到自己的「第一課」,並不厭其煩的回到其中!
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