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我與書寫的相遇〉是以長篇連載的方式,將自己如何踏上書寫的過程與透過書寫的體悟,採自述的形式記錄下來。希望透過我的故事,能帶給你些許感動與共鳴!【按此看〈我與書寫的相遇-起點〉之所有文章】
單憑不到一個月的日記來決定國中生活的苦樂,我想是草率且不充分的。以此刻的我回憶當年,當然有很多開心的回憶,例如成績名列前矛,享受老師寵愛的特權;還有國中時情竇初開的純純初戀,那酸甜的滋味仍餘韻未褪。
但是,為什麼用文字留下來的,就是沒有這些歡愉的影子?
我一方面肯定自己寫過這短暫的日記,另一方面也在思考「書寫」與「文字」對人們的意義。
我的肯定在於,無論如何,這日記為我那青澀的年紀留下些許痕跡,雖然無法還原當年生活的全貌、甚至落於偏頗與斷章,但至少這些扭曲的字像是船錨一樣,正直的在生命洋流中,定了一個可以被找尋到的位置。
還好我不是考古學家,要推測自己還不存在年代中的種種。我沒有老到會忘了自己的曾經,所以殘破的日記顯現出來的片段遺跡,並不會使我將之煞有其事的說一個悲慘國中生的故事。
國中的我,有苦有樂,只是這十多天的日記記載的是口味較差的部分罷了。
然而,也因為有這些記錄,在時間距離的發酵下,三十多歲的我對這十幾歲孩子的經歷,有了更寬容的態度、更成熟的詮釋與更有智慧的理解。
如果我不曾寫下這日記,我會記得什麼?雖然過去可能沒被遺忘,但也很難被提取,於是我很可能就活在此時生命的慣性基調中,渾渾噩噩過著日子。回顧日記讓我有機會可以重新詮釋過去的生命,這意指著無論此時日子有多難熬,可能在未來只佔了一笑置之的份量,甚至在重新理解後,成了另一個推動生命開展的起點。
過去的日記讓我更有勇氣面對當下,而此時寫下關於生活的隻字片語,則是儲備未來的輜糧。
另外,我試著推測為何這日記是總是灰暗的色調?是不是在人的潛意識中,還不習慣自己會如此輕鬆的書寫與使用文字?因為歷史上的多數時間與多數人,都是文盲。
如此集體潛意識的影響,讓我不自覺的認為「書寫」是一件莊嚴的事情,「文字」當然是用來記載所謂「正經」的事,而通常正經的事,都不會是快樂或輕鬆的事。
看來我讓書寫背負了太沈重的任務,其中一項就是要促使或證明我是一個「夠好」的人,愈是如此,我愈發現自己的「不夠好」。
到這裡,我理解了日記停留在4月27日的原因,因為一個15歲的孩子,17天(4月10日到27日)的負荷可能已經到了他能承受的極限。
NEXT:〈我與書寫的相遇-「起點」之四〉:「不夠好」…敬請期待!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