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〈我與書寫的相遇〉是以長篇連載的方式,將自己如何踏上書寫的過程與透過書寫的體悟,採自述的形式記錄下來。希望透過我的故事,能帶給你些許感動與共鳴!【按此看〈我與書寫的相遇-起點〉之所有文章】

如果不是因為一些原因需要整理自己台中老家的房間,我早忘了曾經在國中寫過日記這回事。

當我從抽屜底層將這本年代久遠的日記簿抽出來,翻動這疊記載著青澀回憶的紙張,我頓時明白忘了此事的原因,因為裡頭只有從1991410日到27日的日記內容。至於到底是為了什麼開始?又怎麼結束的?我實在想不起來了…。

1991年4月10日的日記劈頭就用紅字寫著:

1.肚量太小

2.使父母生氣

3.生活懶散

接著的幾天,都如此「下詔罪己」。

我想可能是當年面對即將高中聯考的壓力(1991年時的我是國三學生),原本成績一直表現優異,但隨著聯考逼近我的成績卻開始退步,自己開始感覺到緊張與壓力,所以打算來個「三省吾身」這套。

這個路數對於提振當年的成績有沒有效果?已不可考也。

如果從我父母版本的「結果論」來說,他們原本認為我肯定會考上台中一中,放榜結果是台中二中,看來效果不彰。

而以我的角度,能夠去念台中二中是件開心的事,因為不用背負第一志願的競爭壓力,同學相處比較自在、老師也比較不會成天緊張兮兮。而且,我覺得自己考得還不賴,毫無失望的感覺。

但是在放榜後,從父母的言談中總能聞到些許失望的氣息,一段時間下來,多少會有點自己辜負家人期望的感覺。

這是某種矛盾感,在內心深處認為「好」、「不錯」或「可接受」的事情,就算是「自我感覺良好」吧!至少在心理上是個正面的訊號。可是相對於別人(往往是父母或權威者)卻覺得「不夠好」,因為這些人對自己具有相當的重要性,久而久之原本一件具有正面心理意義的事情,在這種無形的感染下,卻變質成負面的了。

而且,通常很難分辨這種「不夠好」的價值判斷,究竟是要人面對真實世界?還是被虛榮心污染下的反應?

隨著時間的堆疊,人很容易分不清楚,「不夠好」是他人的認知?抑或「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」?

我看著這短短不到一個月份量的日記,除了怵目驚心的每日罪己外,我看不到任何快樂的痕跡。或許是我太過老氣橫秋,但我也不禁自問:15歲的我若是這付模樣,將邁入35歲的我又是何種德行呢?

我能否分辨得出,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「夠好」的人?

NEXT:〈我與書寫的相遇-「起點」之三〉:為什麼只寫17天?…敬請期待!
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