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非‧書評 (3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教會活動對母親來說,是她老年生活的重心之一。從主日崇拜、婦女詩班、禱告會到讀經團體,相較於父親還在時,我覺得母親現在的生活更為充實,為人子女的我為此感到放心不少。

母親很愛唱歌,天生有副高八度音的嗓子,所以唱詩班對她來說可謂是如魚得水。只是母親的學歷不高(國小畢業),參與讀經團體需要在眾人前朗讀或背誦經文,遇上一些比較少用的字詞就顯得有些吃力,在面子的考量下,每次我回家探望母親都得充當國文老師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我們的時代充滿著各種「專家」!尤其在媒體充斥的今天,擁有媒體發言權的人很容易被認為是「專家」(也有人稱他們為「名嘴」)。

專家們提供建言、解決問題,幫助人們面對嚴酷的現代生活。專家們透過媒體天羅地網的表達言論觀點,已近乎洗腦的方式,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與生活方式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認識一個長輩,他是一個渾身上下充滿男子氣概的中年人。

他頂上童山濯濯,平時走路健步如飛,永遠只有他催促別人、不可能有人催促他(或是不敢催促他),略微福泰的體格搭配不苟言笑的神情,十足凜然不可犯的派頭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從我有記憶以來,我就一直苦於鼻子過敏的症狀。

我經常形容過敏一發作,就像是自己活生生的被自己的體液淹死一樣,除了身體的痛苦之外,還必須面對許多人的關心與異樣眼光。尤其是後者,對過敏者來說,經常是尷尬感的第一現場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 

在我全心以寫作為職志前,我曾經做過好幾年的業務工作,那是在我剛踏入社會的時候。

業務工作的高人員流動率,背後意味著這份工作充滿著龐大的挫折感,尤其是客戶的拒絕無所不在、刁難如影隨形,如果不能把這些視為家常便飯,「陣亡」只是遲早的事情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

 

「我不幹了!」朋友氣沖沖的向我抱怨工作有多辛苦、老闆有多刻薄、公司規定有多不合理,掐指一算,這是最近三個月他第五次專程找跑來我訴苦。

某種程度上,當朋友需要時,他會來找我談,讓我對自己的做人與智慧有了點肯定與信心。所以,當他第一次找我訴苦時,我很用心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、發展脈絡,我希望自己能給他最好的「解決方案」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 

有時候做人蠻辛苦的!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關卡,心理學中稱做「危機」(crisis)。

小貝比有能否被好好餵養照顧的安全感危機,青少年有自我認同的危機,好不容易進入成熟穩定的成年階段了,有了一份工作、也可能有一個穩定的親密關係,爽日子沒過多久(其實也不一定很爽啦!尤其工作到爆肝的時候…),當當當當…(命運交響曲的旋律),中年危機來囉!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

 

我在寫〈幽默是最佳解決方案〉時,心裡就同時思索著這篇文章了。

幽默能讓我們活的更有滋味,幽默更是生命智慧的高度展現,可是人生自然會有些事情或情境,會令我們笑不出來、甚至讓我們傷心流淚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9) 人氣()

 

明明是拿起一本討論身心靈成長的書,在閱讀的過程中,我的腦袋卻一直聯想到全聯福利中心的KUSO廣告詞:「持續做,就能達到省錢效果…」

《零極限》這本書只有一個重點!就是無論我們遇上多麼芭樂的人、多麼鳥的事情、機車到無以復加地步的長官、腦殘到絕無僅有的部屬、顢頇到可以出國比賽的政府官員…甚至是刁蠻霸道的另一半、始終在你筆電上小便的貓、永遠不夠花的錢…,總之一切讓你「不蘇胡」的事,都有一個終極的解決方案!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

 

翻開報紙,又是關於失業的新聞!在這個畢業生紛紛投入社會的季節,搭配上疲弱的經濟氣候,無論有沒有工作,大家似乎都加入了憂鬱症的高危險行列。

曾幾何時,快樂成了奢侈品,生活卑微到不僅為「五斗米折腰」,還悲慘到降級成「五斗米靠腰」(「馬克」的部落格,用漫畫談上班族的甘苦,我每天都會去看看喔!推薦!)的田地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 

我想很多事情都會激發心靈的「熱血度」,讓我們的小宇宙盡情燃燒!(當然,讓「生理」熱血的東西更多啦…)多數人把它們稱作「興趣」、一部份人把它們尊為「夢想」,只有極少數人,把他們當作「事業」或「志業」,彷彿這輩子沒做這些事,像沒活過一樣!

「每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並賴以維生」對很多人來說,是一份遙不可及的奢求。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 

讀小說的樂趣之一,就是從一些荒唐的人發生的荒謬事兒中,發現自個兒跟故事中的人物沒啥不同。

在習慣於多元媒體不同立場的各自表述中,我發現自己活在一個「自high」的社會。同樣一個現象呈現在不同立場的人面前,可以有全然相反的詮釋,但是關心真相的人卻很少,每個人只是竭盡所能的擷取支持自己預設立場的面向,然後進行自我催眠

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«12